曲棍球館照明工程設計

一.             曲棍球運動項目及場地介紹
曲棍球是奧運會項目中歷史最為悠久和光輝的項目之一。現(xiàn)代曲棍球運動起源于19世紀初的英國。男女曲棍球分別于是1908年和1980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曲棍球場地長91.40m,寬55m.,球門高2.14米,寬3.66米。球棍長80~90cm,球重156~163克。
二.             曲棍球場攝像機位圖如圖7-42所示,該圖與表7-25配合使用。
表7-25           曲棍球場攝像機位
| 攝像機序號 | 攝像機位 | 覆蓋范圍 | 備注 |  | 
| 1 | 高位/中間/主看臺 | 全景 | 比賽場地 |  | 
| 2 | 高位/中間/主看臺 | 全景 | 比賽場地 |  | 
| 3 | 左中位置/23m線/場地水平 | 低端動作 | 比賽場地 |  | 
| 4 | 右中位置/23m線/場地水平 | 低端動作 | 比賽場地 |  | 
| 5 | 中間位置/場地水平 | 低端動作 | 比賽場地 |  | 
| 6 | 左球門后側 | 進攻/回放 | 左邊進攻區(qū) |  | 
| 7 | 右球門后側 | 進攻/回放 | 右邊進攻區(qū) |  | 
| 8 | 左球門 | 射門/回放 | 左邊更大射門區(qū) |  | 
| 9 | 右球門 | 射門/回放 | 右邊更大射門區(qū) |  | 
| 10 | 看臺高位 | 全景 | 比賽場地 |  | 
| 11 | 中等水平/右側/23m線 | 分解/回放 | ARZI-右側 | SSM | 
| 12 | 中等水平/左側/23m線 | 分解/回放 | ARZI-左側 | SSM | 
注    SSM:超慢動作攝像機    ARZ:動作回放區(qū)
         
三.             照明標準
              表4-22   我國關于曲棍球場地照明標準
|  | |||||||||||||
| 等級 | 使用功能 | 照度(lx) | 照度均勻度 | 光源 | 眩光指數(shù)GR | ||||||||
| Eh | Evmai | Evaux | Uh | Uvmin | Uvaux | Ra | Tcp(K) | ||||||
| U1 | U2 | U1 | U2 | U1 | U2 | ||||||||
| Ⅰ | 訓練和娛樂活動 | 300 | — | — | — | 0.3 | — | — | — | — | ≥20 |   | ≤55 | 
| Ⅱ | 業(yè)余比賽、       專業(yè)訓練 | 500 | — | — | 0.4 | 0.6 | — | — | — | — | ≥80 | ≥4000 | ≤50 | 
| Ⅲ | 專業(yè)比賽 | 750 | — | — | 0.5 | 0.7 | — | — | — | — | ≥80 | ≥4000 | ≤50 | 
| Ⅳ | TV轉播國家、國際比賽 | — | 1000 | 750 | 0.5 | 0.7 | 0.4 | 0.6 | 0.3 | 0.5 | ≥80 | ≥4000 | ≤50 | 
| Ⅴ | TV轉播重大、國際比賽 | — | 1400 | 1000 | 0.6 | 0.8 | 0.5 | 0.7 | 0.3 | 0.5 | ≥90 | ≥5500 | ≤50 | 
| Ⅵ | HDTV轉播重大、國際比賽 | — | 2000 | 1400 | 0.7 | 0.8 | 0.6 | 0.7 | 0.4 | 0.6 | ≥90 | ≥5500 | ≤50 | 
| — | TV應急 | — | 1000 | — | 0.5 | 0.7 | 0.4 | 0.6 | — | — | ≥80 | ≥4000 | ≤50 | 
| 注:應避免眩光與消除陰影,以保證球門區(qū)和角區(qū)有是佳照明。 | |||||||||||||
|     2.球與背景之間應有良好的對比和立體感。 | |||||||||||||
|  | ||||||||||
| 等級 | 平均初始照度/平均使用照度(lx) | 照度均勻度 | 顏色 | 眩光指數(shù)GR | ||||||
|   | Eh.init/Eh.maint |    Eh.init/Eh.maint | 水平 | 垂直 | 色溫 | 顯色指數(shù) | ||||
|   | U1 | U2 | U1 | U2 | TK | Ra | ||||
| 非竟賽類,體能訓練 | 250/200 | — | — | 0.7 | — | — | ﹥2000 | ﹥20 | ﹤50 | |
| 球類訓練,低級別的俱樂部比賽 | 375/300 | — | 0.5 | 0.7 | — | — | ﹥4000 | ﹥65 | ﹤50 | |
| 國內,國際比賽 | 625/500 | — | 0.5 | 0.7 | — | — | ﹥4000 | ﹥65 | ﹤50 | |
| 彩色電視轉播 | 視距≥75m | — | 1250/1000 | 0.5 | 0.7 | 0.4 | 0.6 | ﹥4000/5000 | ﹥65(90) | ﹤50 | 
| 視距≥150m | — | 1700/1400 | 0.5 | 0.7 | 0.4 | 0.6 | ﹥4000/5000 | ﹥65(90) | ﹤50 | |
| 各種情況 | — | 2250/2000 | 0.7 | 0.8 | 0.6 | 0.7 | ﹥5000 | ﹥65 | ﹤50 | |
| 注   Eh.init:平均初始水平照度,新安裝的照明系統(tǒng)在場地平面上最小的平均水平照度 | ||||||||||
|      Eh.maint:平均使用照度,照明系統(tǒng)在其壽命期間在場地平面上最小的平均水平照度。 | ||||||||||
|      Ev.init:平均初始垂直照度,新安裝的照明系統(tǒng)在距場地1.5m平面上,面向攝像機方向上最小的平均垂直照度。 | ||||||||||
|      Ev.maint:平均使用垂直照度,新安裝的照明系統(tǒng)在其壽命期間距場地1.5m平面上,面向攝像機方向上最小的平均垂直照度。 | ||||||||||
|      U1:最小照度與最大照度之比 | ||||||||||
|      U2:最小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 | ||||||||||
曲棍球場地四周設有無障礙區(qū),在障礙區(qū)域內絕對不允許裝設燈桿,燈塔。無障礙區(qū)域最小為:距兩底線5m,距兩邊線4m。
如果場地僅用于非競賽類比賽和體能訓練,照明裝置的安裝高度為15m,如果場地還用于球類訓練和俱樂部比賽,設計時要考慮眩光的影響,照明裝置的安裝高度至少要18m。
為了避免對守門員的干擾,布燈方式宜采用8桿式(見圖7-43),至少采用6桿式布燈(見圖7-44)。四角附近的燈桿要在對角線上,并且要在球門線的后面,這樣在發(fā)角球時,可以給守門員提供良好的照明環(huán)境。
              
圖7-43 8桿布燈方式
                     
圖7-44 6桿布燈方式
為了保證運動員不受眩光的影響,每個燈塔上的泛光燈的瞄準角都有嚴格要求,圖7-43和圖7-44所示角度25度是最小值。
燈桿的高度除與燈具的瞄準角有關,還與燈具到場地的距離有關。燈桿離場地越遠,燈桿就越高。圖7-45描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對于較高級別的國內俱樂部比賽和國際比賽,有兩種基本的布燈方式:側向布燈和四角布燈。
1. 側向布燈。如圖7-46所示,燈具可以采用多桿布燈(裝在燈桿,燈塔上),也可以采用光帶布燈方式(與邊線平行成排布置)。
                              
圖7-46 側向布燈
由于側向布燈更好的解決了垂直照度的均勻度,因此,安是一個較好的布燈方案。如果觀眾席較少,推薦采用多桿布燈。如果減少一次投資,可以適當減少燈桿的數(shù)量,而照度均勻度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即可。為了避免燈桿對觀眾視線干擾,燈桿應放在觀眾席的后面。
較高的看臺屋頂會影響多桿布燈系統(tǒng)。些時應選擇另一種側向布燈系統(tǒng)------光還布燈,光帶布燈可以提供最佳的照度均勻度,而且不會產生陰影,經濟性也比多桿系統(tǒng)好。
2. 四角布燈
如圖7-47所示,燈具安裝在曲棍球場四角的燈桿或燈塔上。
不適合側向布燈的大型體育館可以采用四角布燈方案。然而,邊線中部區(qū)域垂直照度不能令人滿意,因此,需要額外的照明補充該區(qū)域的垂直照度。
為了避免對場上運動員產生難已忍受的眩光,四個角處的燈塔上每個燈的瞄準角都要被嚴格限制。因此,燈塔高度要確保燈塔頂部到球場中心點與球場所成的角度不小于25度。
                     
3.混合布燈
四角布燈與側向布燈組合使用的實例經常見到,這兩種布燈的方案優(yōu)點比較突出。側向布燈用于提高靠近燈較近的邊線區(qū)域的垂直照度,而四周布燈的照明裝置用來增加球場較遠區(qū)域的垂直照度。
混合布燈可以將照明裝置的安裝高度降低,有利于提高賽場上的垂直高度,燈塔的投資也可以減少。
五.             燈具瞄準準則
1. 燈具在保證為運動員提供最大限度的視覺舒適度的同時,應營造出造型自然和恰到好處的整體氛圍。
2. 燈具瞄準角應≦65°。如一個水平平面與光源和所有固定攝像機的縱向相交角度≧25°,側燈具的瞄準角68°。
3. 燈具不得直接投向固定攝像機,如不直接照射以固定攝像機為中心的50°扇形區(qū)域則更為理想。
4. 如固定攝像機處于水平方向瞄準角度兩側各25°的平行線所形成的區(qū)域內,而且有以下兩種情況:
水平面與燈具和攝像機頭相交的垂直角度小于25°,或燈具瞄準角大于40°,則燈具應安裝或配備眩光,控制裝置,以使燈具透射出的光束不會出現(xiàn)在攝像頭的視野之中。
5. 比賽場地的任何地方均應有來自至少3個方向的照射光線。對于固定攝像機,第三個方向的光線可為其它一個或兩個方向的光線充當背景光線。
6. 從主攝像機一側投射出的總光通量與從對面投射出的總光通量之比值應在50%~60%之間。
7. 透射光束在比賽場上任何地方和任何燈具之間均應暢通無阻,照射路徑不應被旗幟,橫幅,視頻顯示牌等物阻擋。
8. 在每臺固定攝像機的指定區(qū)域內和比賽場地的四角均不得放置照明用相關設備。







